1996年吉隆坡孟家兰民众华小筹募建校舍计划 学生之多,高踞榜首 在首都吉隆坡的40间华小之申,以学生人数之多而高踞榜首者,当数我校民众华小。 我校创办于1930年。1945年底,搬迁到目前校址。转眼间,又度过了50个寒暑。 创校初期,只有寥寥几十名学生。1957年,我国独立时,学生增加到800多人。60年 代到70年代期间,由于我校提供了校车服务,学生人数随即增加,达1800人。到了80年 代,邻近新辟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学生骤增至2850余人。此后,人数年年爆满。 人数直线上升,设施每况愈下 几十年来,学生人数是直线上升,而学校的基本设施,却是每况愈下。在学校里,学生和老师常常面对的窘境不计其数,以下的一些事件,就足以显示其艰辛历程: (一)60年代,有一座校舍被暴风雨吹倒,校方为了应急,立刻买下一座货仓, 拆其材料用来重建4间教室。教室中央有两根铁柱子,会妨碍学生的视线。 虽说是应急,却沿用至今。 (二)70年代,为了容纳超额儿童大学,迫得校方将教师办公室和储藏室都改为 教室。这么一来,教师们不得不在走廊办公,情况凄清。 (三)学校的基本设施不足,没有图书馆,也没有音乐室、语文室或礼堂。在这种 恶劣情况下,教师们却要埋头苦干,把学生的成绩提升为本区的饺饺者。 (四)80年代,有两座校舍天花板下坠,墙壁出现裂痕,己受公共工程局([email protected]助 的工程师鉴定是"危楼",却仍要继续使用。 (五)到了80年代,下午班学生们仍然没有场地集队,每天都在树荫下等候。 关心我校的众多家长和热心人士,与学校里的老师、学生们一样,常常都在殷切盼望与期待,脑海中常常浮现一个问题,究竟何时才能看到我校重建呢? 种种困境,一年复一年,拖延了20多年。学校兴革之事,却又碍于校地的主权和使用间题,使我校与教育局/教育部发生争执和纠葛,无法纤解。 虽是荆棘满途,我校于1988年发动筹款,建造了一座休息棚,让下午班学生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场地集队等候。 开办全日制,成绩显著攀升 华小学生要学习三种语文,但是国语和英语的教授时间不足。为了要提升学生的成绩,我校于1992年增建一座校舍,全部装置冷气机,开办全日制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每年级有4班,共有24班。 由于学习国语和英语的时间增加,学生的掌握能力也相应加强,使学生的检定考试 成绩,显著攀升更高水平,学生和家长尽展欢颜。本会同人尽力协助充实学校设施,诸如设立中央图书馆,将电脑课程纳入正课学习,加强电力供应,使冷气教室更舒适。 全盘重建校舍计划 估计耗费 3百万零吉 近年来,我校在各方面都有改进,但毕竟未臻理想。基于此,本会全体同人筹划和 商议,拟定了全盘的重建计划,需要拆除5座旧校舍,按照以下计划进行重建校舍工作: (一)兴建2座新校舍,每座有4层楼,每层楼有7间教室。其申5间充作办公之用。 (二)将原有的2层楼校舍和3层楼校舍衔接起来,并扩建一部分3层楼校舍。 (三)把休息棚建成礼堂。 (四)重建食堂。 上述工程,估计耗费3百万零吉,预算于今年底动工兴建。本会同人自愧能力有限,非群策群力不能有成。 成立筹委会 举办千人宴们(17.11.1996) 为了重建校舍计划,我校成立筹委会,决定于1996年11月17日(星期日)下午7时正,在我校校园举办千人宴。通过征求名誉主席、剪彩人、赞助人,或报效餐席,用以筹募重建校舍基金。 *都区国会议员拿督庄智雅,深切体恤我校窘境,慨然答应尽全力协助我校筹款,并接受担任大会主席职。本会全体同人恳切呼吁,希望家长和各界人士,鼎力资助我校重建计划,慷慨解囊,协助我校早日落实宏愿,造福苹苹学子。 民众华小家教协会启 1996年9月21日 干人宴奖励细则 1.餐券 :每张RM50 2.报效餐席:一席RM500 回赠餐券2张 3.剪彩人 :献捐RM2,000或以上者 其名字符刻在铜版征信录 回赠餐券2张 4.名誉主席:献捐RM10,000或以上者 其名字符刘在铜版征信录 受邀为宴会剪彩 回赠餐券2张 5.个人或团体:献捐RM20,000或以上者 以一间教室命名 其名字符刻在铜版征信录 受邀为宴会剪彩 回赠餐券2张 |
活动公告 >